1757年,乾隆帝降旨限定广州一口同外国通商,之后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这些举措 A.禁绝了一切中外贸易往来 B.阻碍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C.避免了外国殖民者的侵扰 D.保障了造船业领先地位
|
|
“(雍正年间)这个原属临时的军事机构,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本应裁撤,但因为这个机构有利于专制皇权,不但没有裁撤,反而权力不断扩大,以致成为最高权力中枢。“这个机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军机处 D.枢密院
|
|
在古代中国经济社会中常用的专有名词,诸如“工商食官”、“盐铁专营”、“漕运制度”、“景德镇官窑”、“江宁织造”等。这些专有名词,反映了古代中国 A. 别具特色的手工业技术 B. 官商合流局面的出现 C. 封建官府的垄断性经营 D. 官营和民营竞争激烈
|
|
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B.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D.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
|
南宋临安城“保佑坊前孔家头巾铺、沙皮巷孔八郎头巾铺都卖头巾。李家丝鞋铺专卖上好鞋子,彭家专卖油靴。中瓦子前徐茂之家扇子铺。喜欢时尚的顾客会往周家选购折扇;至于要买画团扇,陈家的店铺是个更好的选择。”由此可知宋代 A. 城市布局固守市坊分离传统 B. 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 C. 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 D. 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
|
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 A.宋代道德教化的通俗化与普及化 B.宋代儒学走向哲理化和思辨化 C.道德教化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 D.宋代开始重视儿童的启蒙教育
|
|
唐初三省制下,中书省的具体工作为批答奏章和起草诏书,是决策出令的第一道程序。门下省对诏令的审议封驳,成为决策出令的又一道重要程序。门下省审复的诏令,经皇帝“画可”,加盖皇帝印玺后,再下达尚书省执行。材料反映的三省运行机制 A.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 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 C.削弱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D.推动了中央决策合理化
|
|
下面方框内是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由此推测可知,该时期 A.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B.猛烈抨击君主专制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
|
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A. 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 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D. 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
|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但据司马迁记载,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过大量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如删《诗》《书》、订《礼》《乐》、著《易传》、作《春秋》等,并用它们作为传授自己思想的载体。据此可知,孔子 A. 努力维护社会人伦秩序 B. 为儒学思想寻找历史依据 C. 推动平民教育的迅速发展 D. 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