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以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出自(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谭嗣同
|
|
1921年《学艺杂志》之《文学与国家关系》一文中写到:“求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数典而忘祖,舍田而耘,立见其败。”这段话反映了作者( ) A.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思想 B.全盘否定西方文化的价值 C.反对中西文化的调和 D.没有摆脱“中体西用”的窠臼
|
|
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C.社会变革 D.文化复兴
|
|
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箝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中国社会。下列史实完全突破了这一特征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革命任务未完成
|
|
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 A. 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 B. 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 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 D. 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
|
|
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
A.魏源 B.严复 C.陈独秀 D.孙中山
|
|||||||
下列竹枝词中,不能反映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的是 A.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 B.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 C.衣裳朴素荣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 D.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
|
|
实业家方液仙是镇海方氏家族的第五代人物,被近代国人誉为“国货大王”、“民用化工大王”。由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他1919年创业生产蚊香,到1925年时,就将日本蚊香彻底赶出了国内各大中城市。他此时期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日本独霸中国,国人反日情绪高涨 C.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的经济发展“黄金十年”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风起云涌 2.1933年2月,他联合二百多家厂家,在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开设了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1949年1月1日该公司发行了一枚壹仟万元股票(图略)。以下关于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垄断国货市场 B.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联合经营自强 C.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D.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入
|
|
据记载:从1900至1911年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 B.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C.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 D.政治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