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近代有竹枝词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A. 铁路运输

B. 航海事业

C. 航空事业

D. 电报电信业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A. 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 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 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衣服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出现在

A. 太原

B. 重庆

C. 西安

D. 上海

 

(题文)中国近代史上“断发易服”的主张始于

A. 鸦片战争期间

B. 洋务运动期间

C. 戊戌变法期间

D. 辛亥革命期间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是

A. 深圳

B. 北京

C. 天津

D. 浦东

 

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的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A. 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C. 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D. 建立环渤海经济区

 

下图所示是1920年的一则报纸广告,文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 洋务运动兴起

B. 实业救国热潮

C. 工人阶级诞生

D.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段话描述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C.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D.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有

①政府的提倡与鼓励

②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

A. 农村    B. 沿海城市    C. 城市    D. 国营企业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9764/68464) 首页 上一页 19759 19760 19761 19762 19763 19764 19765 19766 19767 19768 1976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