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平均分配土地的重要文献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海国图志》 D. 《农政全书》
|
|
清朝的一项政策“不仅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这一政策是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 C.自由放任 D.闭关锁国
|
|
下列思想家与其主张相匹配的是 A. 老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 董仲舒——“存天理,灭人欲” C. 朱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
|
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B.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C.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D.有严格经营时间的限制
|
|
下图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其书体是( ) A.篆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
|
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的著作是 A.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C.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李鸿幸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知猛然打响,在中曰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怀揣富国弦兵的同样梦想,李鸿幸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略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世事波云,人生飞絮,同样是“经世之才”,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出现这样悬殊的结果,令人深思。 ——《文化博览》2007年第五期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日近代化大比拼”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造成李鸿章人生悲剧的原因有哪些?据此谈谈你对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悲喜人生的看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年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建立了保卫和平的组织。1949年4月在巴黎和布拉格召开了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有72个国家的代表参加,选出了常设委员会,大大推动了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并开展了签名运动。半年中签名的达5亿人。许多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保卫和平委员会。1950年11月在华沙召开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材料二 美国于1965年8月向日内瓦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草案。同年9月,苏联也向联大提出一项条约草案。1966年秋天,苏美两国开始秘密谈判并于1967年8月24日向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苏又提出联合修正案。1968年6月12日,联大核准该条约草案。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的压倒多数票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是一项旨在促进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条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战后和平运动的主题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 (2)相比材料一,材料二在防止核战争方面有何新变化?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条文: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进行复议。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思想原则?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两国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之交,我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国内的货币发行也未趋统一,杂乱不堪。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实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