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的罪状很多:侵犯劳工权利、破坏生态环境、加剧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影响力超越国家之上等等。接下来受到攻击的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跨国公司的“奴仆”。这说明 A. 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B. 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抵制作用 C. 自然资源成为南北争夺的重点 D. 当今世界需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
|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A. 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 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 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
“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并建起新型的国营农场,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农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但是,暴风骤雨般农业集体化为苏联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当时苏联进行“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 A. 满足战争需要 B. 协调国民经济的比例 C. 推动农业发展 D. 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
|
《全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A. 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 B. 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 C. 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 D. 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
|
|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 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B.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 整顿金融,恢复信用 D. 社会立法,保障改革
|
|
1986年7月《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题目为《北京流行黄裙子》的文章,反映了北京服装市场的一些情况,结果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说明 A. 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B. 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 C. 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 大众传媒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
|
中国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此时间观念改变影响最大的是 A. 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 B. 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 C. 工业文明的冲击 D. 改革开放的深入
|
|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
|
1956年的中共八大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二者的共同点是 A. 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 决定变革生产关系 C. 思想上拨乱反正 D.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
|
据统计,直到1946年11月,中国西部的15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2045家,占全国总数的38.7%。若以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数计,西部15个省市的平均数为136.3家,东部24个省市平均拥有134.5家,西部略高于东部。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 东西部经济水平具有均衡性 B. 东部金融水平稍微低于西部 C. 持久抗战影响国家金融分布 D. 金融的布局受解放战争冲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