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 人民的迫切愿望 B. 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 知识分子的共识 D. 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
|
(题文)孙中山读到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进步与贫困》一书后,提出:“亨利之学说,深合乎社会主义之主张,而欲求生产分配平均,亦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亨利的学说”影响了孙中山的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三大政策
|
|
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A. 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 B. 教育国民改造国民 C. 实现民主政治 D. 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
|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最大的贡献是 A. 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B. 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C.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 D. 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
|
孙中山曾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原故。”为此他提出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
|
(24分)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 材料二 (2)上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2分)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4分)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4分)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8分)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材料三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的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归纳材料三出现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可得出什么认识?
|
|||||||||||||||||||
希望工程是由共青团中央于1989年10月发起实施,是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公益事业。截至2015年,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18.32亿元人民币,资助学生逾535万人。这表明希望工程 A. 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B. 保障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C. 为教育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D. 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之后又在2006年、2015年进行过两次修订。这主要是为了 A. 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 凸显人民教育的时代特色 C. 依法保障基础教育的发展 D. 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
|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此后却是二千多年如“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的昙花一现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 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D. 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