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A. 必然性

B. 偶然性

C. 可能性

D. 必要性

 

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该条款涉及

A. 割让香港岛

B. 领事裁判权

C. 巡查贸易权

D. 关税协商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广东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 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

C. 鸦片战争打击了广州对外贸易

D. 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

B.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

D. 各国通过《辛丑条约》纷纷设立租界

 

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A. 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 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C. 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 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

A. 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    B. 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制衡色彩

C. 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D. 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

 

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A. 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

C. 西北边境的威胁得到了缓解

D. 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 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 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

C. 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D. 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战国时期已经瓦解,被郡县制取代。但是,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又大封刘姓诸王,“刑白马而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分封制的回潮说明

A.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B.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政权的长期稳定

C. 西周的分封制被后世普遍推崇

D. 分封对象主要为同姓子弟

 

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这表明(  )

A. 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    B. 官僚政治体制基本确立

C. 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    D. 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1449/68464) 首页 上一页 21444 21445 21446 21447 21448 21449 21450 21451 21452 21453 2145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