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82年,上海《文汇报》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其后,登载了《痛哉!〈租地章程〉》。这两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借古讽今。其影射的是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 浦东的开发开放    D.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就职演说时说:“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国家无论大小,它们的人民不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尼克松发表这番言论的背景是

A.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 美国对华孤立封锁政策已经破产

D. 中、美两国共同受到苏联的威胁

 

(题文)在“一五计划”的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这一分配方式说明我国

A.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 “左”倾错误滋生

C. 重点推行公私合营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1947年社会上流传一首民谣称:“如今什么都值钱,只有法币顶讨厌。一捆一扎又一包, 去买几根棉纱线。”这反映了

A. 法币无法用于购买实物    B. 市场上物品非常缺乏    C. 通货膨胀现象较为严重    D. 日用品价格比较稳定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一些书籍。这表明

A. 持久抗战得到国共高层认同

B. 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持久抗战方针

C. 中共率先提出持久抗战战略

D. 国民党重视对持久抗战的理论研究

 

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

A. 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B. 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C. 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D. 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回顾17~19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

A.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B. 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

C. 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

 

清代,广东地区的荔枝产业竞争激烈,强者成为“家有荔校千枝”的大户,而弱者则被排挤以至破产沦为大户的雇工。这说明当时的广东地区

A. 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城扩展

B. 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C. 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D. 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唐律疏议》规定:均田制下授田有定额,“老、小、寡妻受田各有等级,非宽闲之乡不得限外更占(注:占有土地数量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只有受田不足才可以向私人买入。这表明唐代均田制

A. 具有抑制兼并的意图    B. 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

C. 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D. 没收地主的超额占田

 

南宋继承了北宋发行纸币的制度,以杭州为中心流通的“会子”是南宋主要的纸币,“会子”与“交子”不同,“会子”可以兑换铜铁钱,“交子”主要兑换铁钱。真正发行纸币并流通全国始于元代,名曰“交钞”。这表明宋元时期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纸币流通制度完善

C. 经济中心的南移    D. 商人地位的提高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1580/68464) 首页 上一页 21575 21576 21577 21578 21579 21580 21581 21582 21583 21584 2158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