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17年,国学大师钱玄同为重印的《新学伪经考》一书作序,称:“一千九百多年以来学术史上一个大骗局,至此乃完全破案。‘铁案如山摇不动,万牛回首丘山重’,此书实在当得起这两句话,汉古文经之为伪造已成不易之定论。”他作此序的宗旨是

A. 古史辨析,科学求真

B. 托古改制,宣传变法

C. 动摇正统,解放思想

D. 倡导革命,维护民主

 

2018年,全国高考教育改革如火如茶,追思中国近代两大学堂,指出其相似点

A. 以维护专制统治为办学目的

B. 西学教育思想已经风靡一时

C. 都是政府重视文化教育的体现

D. 秉承“中体西用”的办学宗旨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 挽救民族危亡

B. 发展资本主义

C. 提倡民主政治

D. 推动实业救国

 

19世纪末维新思想家陈炽在《续富国策》中指出:开埠通商六十年来,内外穷民之失业无依者,犹如恒河之沙,不可计算。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落后

B. 自然经济解体、工业发展缓慢

C. 洋务运动没有实现“求富”目标

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艰难

 

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理解是

A. 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

B. 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

C. 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

D.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

 

“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 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

B. 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与革命的预演

C. 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准备

D. 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因而备受推崇

 

“从文以载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明清传奇文人作家,表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张扬言情,一是调和情理。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向言情,但终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这表明明清文学

A. 具有离经叛道的时代特色

B. 以张扬个性为其主要目标

C. 以传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

D. 仍然受到理学的较大影响

 

下表反映出16~18 世纪中英金、银的比价变化(据《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编制)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中国

英国

1534年

1:6.3

1:11.5

1580 年

1:5.5

1:11.7

1635 年

1:10

1:13

1751年

1:14.9

1:14.5

 

 

A. 传统农耕文明全面衰退    B. 英国商人对华贩卖鸦片

C. 中国外贸长期保持顺差    D. 海禁政策阻滞中外贸易

 

《明史.职官志》载:明朝中期以后,“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于寺人”。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宦官内阁彼此倾轧

B. 决策权力趋于异化

C. 相权膨胀威胁皇权

D. 政局混乱皇权失控

 

对下表中税收信息的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因工商业发展而走向终结    B. 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经济逐渐衰退

C.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 对外贸易税收逐渐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1584/68464) 首页 上一页 21579 21580 21581 21582 21583 21584 21585 21586 21587 21588 2158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