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题文)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至今流传在上海地区的一首民谣。下列对黄婆婆历史贡献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促进了古代蚕桑生产的发展

B. 推动了古代丝织技术的发展

C. 促进了汉代纺织技术的改进

D. 推动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题文)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定货”的生产形式。上述材料反映明朝时期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 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指的是( )

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田庄手工业

 

(题文)清朝乾隆《吴江县志》中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据此可知

A. 政府的倡导对工商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B. 当地丝织业逐渐从农家副业生产中独立出来

C. 新兴市镇的兴起侵夺了行政机构附属的经济职能

D. 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题文)《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由此可知当时。

A. 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

B. 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

C. 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

D.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经成熟

 

(题文)《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国手工业管理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这项制度主要是针对

A. 家庭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官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石门)镇油坊有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 古代官办手工作坊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 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湖北省郭店一号墓墓主是一位下葬年代约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贵族。据此判断该墓有可能出土

①《老子》的竹简

②丝织品

③釉下彩绘瓷器

④楷体玉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匣钵的使用是窑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落渣、粘釉、火剌、变形等缺陷。陶瓷研究人员劳法盛等人早已指出: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型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

A. 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 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材料不能反映出

A. 实行计时工资

B. 工匠技术水平很高

C. 存在失业现象

D. 出现劳务市场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1597/68464) 首页 上一页 21592 21593 21594 21595 21596 21597 21598 21599 21600 21601 2160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