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隶属于

A. 宣政院    B. 中书省    C. 理藩院    D. 行中书省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周的秩序井然”,汉的凝重”,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对应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宗法制    D. 行省制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儒学指12-17世纪主导中国思想的儒家学说。新儒学是对佛教、道教的回应,并最终成功的融合了后两种信仰体系的一些内容(“理”源于佛教,“气”源于道教),将儒家思想体系化,真正形成了“儒学”,因而也最终强化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摘编自魏根深《中国历史研究手册》

材料二  儒家一直比较重视道德修养问题。前期儒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在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主张“仁者爱人”;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主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后期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主张“学以至圣人”求自己和他人能够把圣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以圣人的人格为导向,在精神上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注重个体内在情感的调节求个体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心灵的平静,保持一颗冷静清晰的头脑,以期冀达到一种有涵养的人格。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新儒学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儒家道德修养观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顾炎武指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与该观点相呼应的先秦儒家思想是

A.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在河北定州汉墓出土过用隶书书写的竹简《论语》,对该竹 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    )

A. 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

B. 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

C. 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

D. 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

 

(题文)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朱子说:“天理人欲相为消长,克己乃所以复礼,而非克己之外别有复礼之功也。”“克之克之而又克之,以至于一旦豁然欲尽而理纯。”可见,两人的“克己”

A. 产生的背景相同

B. 使儒学上升到了哲学高度

C. 是封建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D. 实现的途径不同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不包括

A. 格物致知

B. 君权神授

C. 天人感应

D. 三纲五常

 

他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人是

A. 庄子

B. 商鞅

C. 李斯

D. 韩非子

 

某校发起的“汶川,我们在一起”的志愿者活动中,下列最不可能参加救灾的人群是

A. 高二(11)班儒家信徒汪洋

B. 高二(20)班道家信徒恣肆

C. 高二(12)班法家信徒落英

D. 高二(16)班墨家信徒缤纷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1738/68464) 首页 上一页 21733 21734 21735 21736 21737 21738 21739 21740 21741 21742 2174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