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的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关心国计民生,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A. 经世致用    B. 工商皆    C. 自由平等    D. 重农抑商

 

他是一位理学大师,认为“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他是

A. 陆九渊

B. 王阳明

C. 朱熹

D. 张载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同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属于

A. 道家

B. 法家

C. 儒家

D. 墨家

 

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C. 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下列思想中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范畴的是(    )

A.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 制天命而用之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龚自珍(17921841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出身仕宦之家,38岁中进士,后官至礼部主事。虽然龚自珍官运不佳,潦倒终生,但他在思想界颇具盛名。他痛斥专制主义的封建王朝是“霸天下”,实行的是愚民政策。他揭露清朝的官场到处充斥着寡廉鲜耻的利禄之徒。他认为当时的社会实在是一个扼杀人才、窒息生机的世界,必须“更法”,必须改革,才能挽救统治危机,他说:“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但是,不管他对时弊批判得多么激烈,其思想的实质不外是“补天”而已,即用微弱的改良去挽救清朝这座将倾的大厦。最能表现他“补天”思想的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感事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龚自珍虽力主禁烟,抵抗侵略,但他抵抗的方法仍旧是照搬传统的“闭关绝市”的老办法,把洋人洋货统统拒于国门之外。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龚自珍思想成就的具体表现及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龚自珍的改革要求,并加以简要评价。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的次日清晨,在张学良召集的东北集团高级将领会议上,顾维钧提出两条建议:第一,立即电告南京要求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行政院提出抗议,请求行政院召开紧急会议处理这一局势;第二,立即派出一位能说日语的人设法去找日本旅顺总督,并且也找当时南满铁路总裁内田康哉,他是日本前外相。顾维钧提出第一条建议的依据是九一八事变造成了深刻的亚洲和国际危机,顾维钧分析其因果关系所在,“满洲问题,非仅中国之问题,乃一国际之问题。此问题之解决,与世界前途实有重大关系”“国际和平之诸种保障,如《非战公约》,国际联盟,皆与此问题密切相关”。这一问题的国际性在于“满洲在国际交通上地位重要,若为他国占领,则国际势力之均平必见破坏,而沿太平洋各国之地位,必发生重大危险,且势必引起战争”。张学良为了使南京国民政府承担起解决事变的责任,采取了第一条建议,决定依赖国联,听命中央。

—摘编自岳谦厚《顾维钧与抗日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维钧提出“第一条建议”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维钧提出“第二条建议”的目的与依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晋王朝建立后,长期战争所形成的土地荒芜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社会上还有不少劳动力;此外,由于屯田制被破坏,屯田土地相继为世家大族所吞侵,屯田兵民沦为私家佃客,只有部分屯田农户转为国家编户。……于是西晋王朝颁布了占田课田令,其内容是“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文”。课田就是督课、劝课的意思,“课田制的颁市就规定了丁男、丁女耕田的数字。这个标准是给予地方官的,按照每郡每县应课的人口数应该共垦田若干,地方官必须负这个责任”。就是说,课田一般是实际耕种的土地,也是地方官征收田租的依据,而占田只是鼓励每个农户耕种百亩土地,两者作用不同。

—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王朝颁布占田课田令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晋王朝颁布占田课田令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为经典经济增长描述了六个特征:①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②生产率本身的高增长;③经济结构变革的高速度;④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⑤增长在世界范围的迅速扩大;⑥世界各国增长的不平衡性。相对于传统社会的经济增长,工业革命使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等有了新的含义。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围绕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起而抨击理学,公然倡扬“人欲”“日用”“私”“利”,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相对抗。如王艮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人欲即是天理”;李贽讲“私”讲“利”,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直至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义中之利,君子所贵”,否定了理学将义利相对立,重义贱利的观念;他们还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提倡“实学”,反对理学的空谈性理,指出其于世事毫无助益。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早在1895年前后,康有为便已取法西方基督教先例,提出“孔教”之主张并提倡以孔子生年作为中国历史纪元之始。及戊成年间,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主张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一时之间,“保教、保种、保国”之说盛行,风行草偃,信从者众,甚至连日后以“排满”著称的章太炎,也曾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写就《客帝论》一文,提出“以素王(孔子)为共主,以清廷为霸府”的主张。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叶以后有识之士反理学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1787/68464) 首页 上一页 21782 21783 21784 21785 21786 21787 21788 21789 21790 21791 2179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