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61年,我国规定:对粮、棉、油等一类产品坚持统购统销的政策;对猪、牛、羊、鸡、蛋等二类产品,通过合同进行洽购,完成任务后可上市自由销售;对一、二类以外的农副产品,则允许上市出售,自由定价。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减少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

B. 使农民拥有经营的自主权

C. 缓解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

D. 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1958年末,全国职工总数达4532万人,比1957年末增加了2082万人。1960年下半年,按照中共中央一系列指示,各地迅速精减职工,1961—1962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这一措施

A. 有利于调整国民经济比例

B. 基本纠正了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 导致社会商品供应不足

D. 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56年中共八大肯定了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国家经营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这说明中共八大

A. 从根本上否定了苏联模式

B. 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C.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的国家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55.8%,各部门所占比例按计划规定(如下表所示)。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 充分利用了旧中国原有工业基础

B. 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

C. 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 着力改变原有工业布局的不平衡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创举反映了

A. 资本主义的萌芽    B. 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 爵位制度的创设    D.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清末,很多海外同胞听闻国内革命党人宣扬剪辫后惊呼:“剪了辫子,你还是中国人吗?你还敢回国吗?”1912以来,还留辫子则会被取笑为封建余孽、满奴。这说明

A.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 政治变革推动社会习俗变化

C.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D. 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报刊的创办:

A. 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B. 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 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D. 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不断传播

 

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这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A. 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 有效抵制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

D.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1879年,清政府派遗广东试用道张鸿禄、候补知县温宗彦赴南洋、新加坡一带考察航运,同时招徕华侨资本,成效显著。此举

A.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掀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C. 彰显了朝廷奖励实业的决心

D. 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A. 民族资本主义棉纺织企业发展

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C.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 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发展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3166/68464) 首页 上一页 23161 23162 23163 23164 23165 23166 23167 23168 23169 23170 2317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