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中等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以上材料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为搞活经济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

 

2013年,美国学者彼得·马什在《新工业革命》一书中指出:1780年到20世纪末,人类共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工业革命,即蒸汽机革命、运输革命、科技革命和计算机革命。前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仅局限于发达经济体,而此次新工业革命的最大亮点是其影响将均匀地遍及全球。……将迎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民主化时代。此材料反映的信息是

A. 工业生产呈现分散化特点    B.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C. 工业生产呈现均衡性特点    D. 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材料表明( )

A. 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 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下面是三大区域集团的情况,下列有关结论不准确的是

名称

亚太经合组织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建立时间

1989年

1993年

1994年

 

 

A. 欧盟合作程度最高

B. 都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C. 都具有地缘经济特征

D. 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亚太经合组织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亚太经合组织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世贸组织的谈判。”这可以说明

A. 亚太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 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C. 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化

D. 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

 

历史探究小组如此描述某国际组织:“成员在国家实力、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风俗习惯及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均有不同,但适应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要求。”这一国际组织是

A. 欧盟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世贸组织

 

下表显示了中国某一时期各类企业出口走势比较,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我国

年份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民营企业

比重(%)

比重(%)

比重(%)

2001

42.5

50.1

7.4

2003

31.5

54.8

13.7

2007

18.5

57.1

24.4

 

 

A. 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初步形成

B. 民营经济也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C. 国有企业改革有待全面展开

D. 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得到改变

 

(题文)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时期

主题词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 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B. 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C.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

 

1979年初,一条牙膏广告在《天津日报》登出,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出现在报纸上的商业广告。香港《大公报》评论道:“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起航。”与这一事件相关的背景有

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③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

 

(题文)美国《时代周刊》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反映着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下图是1983年9月该刊的封面人物:邓小平。这表明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的热点问题是

A. 抛弃“左”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

B.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和经济开放区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3171/68464) 首页 上一页 23166 23167 23168 23169 23170 23171 23172 23173 23174 23175 2317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