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报刊曾报道:“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里的“印度支那会议”是指(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布雷顿森林会议
|
|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国家”(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该情报做出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缓和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D.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取得了进展。下列关于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1979年元旦,两岸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 B.“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是《告台湾同胞书》 D.中央政府坚持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
|
|
香港特区政府在庆祝回归10周年的时候,推出了一首名为《始终有你》的主题曲,其中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的繁盛”,香港“找对了路径”是在 A. 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
|
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 A.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 C.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
|
读下图,图中所示机构的成立是( ) A.引发“文革”的导火线 B.“文革”全面发动的标志 C.开创了人民民主新阶段 D.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重大倒退
|
|
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 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B. 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C. 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 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最终失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
|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
|
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下图报道的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是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宣告国民党政权大陆统治被推翻 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