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B.党纲通过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D.中国共产党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
|
在纪念抗战一周年到来的时期,作为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领导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短短五天内,参加献金的达五十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一百万元。这反映出当时 A.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 B.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国民经济遭到战争残酷打击 D.国共合作推动民众抗日热情高涨
|
|
陶涵在《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中写道:“……蒋介石立刻调遣受过精良训练、配备德国武器的八十七、八十八师布防。他求战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吸引众多敌军,离开华北,阻断日军向武汉前进,使苏联对华供应线畅通。”上述材料所指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
|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是东西方文明的首次碰撞 B.外来文明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C.晚清王朝没有把握住近代化的机遇 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
|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以及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向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这场战争”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抗日战争
|
|
从顺治元年到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在一千文左右波动……之后几十年里,银一两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出现的原因是 A.资源稀缺,供不应求 B.国家管制,流通减少 C.西方侵略,白银外流 D.滥发纸币,银贵钱贱
|
|
“‘(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指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
|
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监察百官之职 B.审议决策之权 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政之事
|
|
“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
|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