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B.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C. 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 D. 党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
|
前不久,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 A. 都是根据具体国情作出的正确分析 B. 八大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 C. 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 D. 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
|
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事变后,红七军团高举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帜,于1934年7月7日从瑞金出发,孤军深入闽、浙、皖、赣等地,历时4个月,行程3200余里。11月初,与闽浙赣红十军胜利会师。红七军团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 积极配合国民政府共同抗日 B. 威胁日军占领的南方中心城市 C. 配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D. 缓解中央红军的军事压力
|
|
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
A. 政党林立,国家分裂 B. 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 C. 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 D. 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
|
|||||||||||||||||||||||||
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 清政府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 D. 洋务企业丧失了垄断地位
|
|
“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偶然)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此材料反映的观点是 A. 君权神授 B. 天行有常 C. 天人合一 D. 敬鬼神而远之
|
|
明仁宗时科举取士一度南北分卷,“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这实质上反映了 A. 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B.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 南北方矛盾日益加深
|
|
据明李乐《见闻杂记》记载:湖州府乌青镇“里中有中人之家,贷钱开油饼坊,其雇工人与市上一人剧饮而醉相殴,雇工人推其人堕水死,主不知也。事闻于官,官不诘责下手之人,主人费六七十金,半偿死者之家,半赂衙门人,事竟得寝。”材料主要反映了 A. 雇佣关系下仍有封建隶属关系 B. 雇佣关系下自由劳动力的生活 C. 明清社会治安混乱和官场腐败 D. 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日益商品化
|
|
商周时期铜器的铭文多有族氏徽号;春秋铜器铭文仍有颂扬先祖,祝愿家族团结昌盛的内容;战国铜器铭文较多简单地记载铸器之事,并出现“物勒工名”的内容,即记载监制青铜器的官职名号与工匠姓名。以上变化反映了 A.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B. 宗法制的逐渐衰落 C. 汉字的日益系统化 D. 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69年勃兰特成为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的总理。他在联邦议会发表的第一个政府声明中,就把外交政策的改革列为重点,积极推行“新东方政策”,其主旨是“与西方合作和协调一致,并与东方达成谅解”;“放弃使用武力”,“与苏联和东欧各国人民实现完全意义上和平”;承认两个德国的存在,发展两个德国之间的“特殊关系”,为德意志民族未来的统一做出贡献;“我们必须维护民族的统一,使德国两部分摆脱当前不正常关系”。之后他不顾国内自由保守派的攻击和责难,勇敢地采取系列重大步骤,1970年12月7日勃兰特访问华沙并与波兰签署了一个互不侵犯协定,通过承认德国——波兰的边界位于奥德——尼斯线,正式发表放弃德国领土的主张,这期间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人牺牲纪念碑前,屈膝长跪以谢罪。……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实施开始了一个合作为主导地位的时代,勃兰特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摘编自丁建弘《全球通史系列·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勃兰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