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1785年蒸汽机用于棉纺厂,1789年用于织布厂,1793年用于毛纺厂。由此可知 A. 蒸汽机技术得到不断改进 B. 工业革命基本上已经完成 C. 新动力技术逐渐得到认可 D. 英国城市化进程全面加速
|
|
蒙克莱斯钦在《贸易的经济政策》中写道:“第一个说金钱是战争之本的人说到了点子上,因为尽管金钱不是唯一的因素,优秀的战士也是绝对必需,然而几个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金钱总是主要的。很多时候,黄金比钢铁更有力量。”据此判断,蒙氏所说的贸易的经济政策是指 A. 重商主义 B. 重农抑商 C. 自由主义 D. 凯恩斯主义
|
|
15世纪初,伦敦商人的中等富裕标准是动产300镑左右。但到了16世纪50至70年代间,一个伦敦商人死时留下动产3000以上已经不算什么稀罕事了,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伦敦商人平均拥有7780镑的动产。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 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黄金白银的大量流入 D. 英荷战争的最终胜利
|
|
“当生存障碍超过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地步,人类就被迫改变生活方式,解决办法就是形成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建立一个共同体,称之为‘国家或政治体’”。提出上述主张的思想家应是 A. 苏格拉底 B. 马丁·路德 C. 康德 D. 卢梭
|
|
古罗马法不允许父辈与子辈相互提起控诉或作证;“对未事先获得许可而向法院告其父亲或保护人的人”,大法官可依其职权对他提起刑事诉讼;对于某些人,比如尊亲属,未经裁判官许可不得作为证人出庭,违反这一规定的人将被判罚金。这些规定表明罗马法 A. 重视血缘亲情 B. 抛弃传统习俗 C. 忽视公平公正 D. 强调等级秩序
|
|
雅典公民大会发表演说者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富人、穷人、贵族或普通人。而台下听众可以通过叫嚷,欢呼表示赞同,也可以通过起哄,嘲笑表示不满,甚至将演说者直接赶下台。这说明,古代雅典 A. 全体居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的管理 B. 公民享有平等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 C. 全体人民享有自由表达思想的权利 D. 公民大会发言人缺乏相应资格限制
|
|
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 B. 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 C. 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 D. 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
|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农耕经济的领先 B. 自然经济的解体 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重农抑商的风气
|
|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
|||||||||
明太祖废永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知,明初 A. 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 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 C. 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 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