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对图中曲线峰值描述准确的是 A. 1957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完全建立 B.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并初见成效 C. 1993年: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2008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推动发展的结果
|
|
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A. 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 B. 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 C. 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 D. 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
|
|
法国著名领导人戴高乐,一直主张邦联主义一体化,反对二战后超国家主义的一体化;而他在1958年再次执政后,却做出了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决定,并积极配合《罗马条约》的实施。这说明戴高乐 A. 思想根植于民族主义 B. 反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 C. 主张贸易保护主义 D. 力图领导欧洲对抗美苏
|
|
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再次,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它”是指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 欧洲经济共同体
|
|
在20世纪发展经济过程中,下列史实中利用市场发展经济的是 ①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②1933年美国开始实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1924年以后苏联开始逐渐形成的斯大林模式 ④1992年中国开始实行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 改变了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的局面 B. 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 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
|
在斯大林时期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一个苏联的工厂,当局就预先教工人要怎样回答代表团的提问。当问到一个老工人每月的工资是多少,老工人说3000卢布;代表团又问有多少存款,他回答10万卢布。代表团疑惑:“你存了这么多钱准备干什么呢?”老工人回答:“我准备买一双靴子。”这则笑话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 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B. 行政管理经济加速工业化 C. 个人崇拜和家长制盛行 D. 计划经济体制提高生活水平
|
|
“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现象,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苏俄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
|
直到2000年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克林顿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 奉行赤字政策刺激经济发展 B.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 大力推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D. 创立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
|
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 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B. 美国向其他国家转嫁危机 C. 资本主义国家利害相一致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