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发展,法国建立了共和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而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帝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德意志帝国国会的立法必须获得联邦议会的多数同意 B. 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由直接选举产生 C. 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参议院同意 D. 法国众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
|
美国制完会议就众议院议员席位分配问题曾出现三个建设方案:方案一,(马里兰州)将奴隶也算入州人口数;方案二(密歇根州)只将自由人算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奴隶按五分之三的比例加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说明了 A.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策略 B.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C.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D. 奴隶是民主选举的重要力量
|
|
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英国相继颁布《权利法案》(1689年)、《王位继承法》(1701年),《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人民代表制法》(1884年)、《重新分配议席法》(1885年)。这反映了英国近代政治发展的特点是 A. 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与完善 B. 政治权力中心逐渐实现转移 C. 运用立法手段推进民主进程 D. 始终受工业革命进程的推动
|
|
为增加提供税收与服役的居民数量(在罗马军队中只有完整的公民能够服役),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自由出身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该法令表明 A. 罗马法业已完善成熟 B. 帝国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 公民权享有范围扩大 D. 男女平等原则得以确立
|
|
在斯巴达,任何一个“王”出征的时候,都有两个行使同法权的监察官跟随着他,监视他的行路并有权对其进行刑事审判。在雅典高级官吏从选任到离职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审查。这表明古希腊 A. 由监察官代表平民参与国政 B. 重视对统治阶层权力的监察 C. 构建了轮番而治的政治体制 D. 实现了吏治清明的民主政治
|
|
下表是1262年元朝中书省的官史任职情况。这说明元朝
A. 汉族地主是重要统治基础 B. 民族关系平等友好 C. 中枢权力由汉族官僚把控 D. 中央地方分权制衡
|
|||||||||
唐代制度规定,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决议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后方可颁布施行。凡未加盖此印,未经政事堂决议副署,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被认为是违制的,不被下属机关承认。这反映了 A. 三省分权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B. 政事堂会议决断军国大政 C. 专制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D. 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议决
|
|
“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賾,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 A. 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 B. 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 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 D. 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基木原则
|
|
据文献记载,西周分封建国,往往赐予相应的爵位。《春秋》将周的诸侯分成公、侯、伯、子、男五等。这说明西周 A. 诸侯国有明显等级区别 B. 开创家国一体统治模式 C. 爵位等级定以血缘亲疏 D. 国家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李大钊一生追求中华民族的救亡与再生。他从1907年开始广泛接触资产阶级“新学”,信仰民主与自由,认为中国的落后、受列强欺凌,均乃“君主专制之祸尔”,唯有实行民主政治,“而后再造神州之大任始有可图。”同时他又认为,西方代议政治仍在试验,“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十月革命使李大钊的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1920年后,李大钊把“中华民族”与“无产阶级”的概念融合,将民族独立运动纳入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他指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介入使国内的各个产业被迫解体,整个民族陷入困破的境地,虽然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典型的无产阶级,但整个中华民族已成为无产阶级的民族;中国的阶级斗争表现为中华民族与世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国军阀是列强的走狗,因此在中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已是大势所趋。李大钊还进一步指出,要将阶级斗争学说落到实处,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就必然要依靠工农大众的革命斗争,才能彻底解决中国问题。 ——摘编自田海林《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大钊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