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周天子和一般贵族还保持着比较密切关系的话,那么秦汉时代的皇帝与一般贵族和地主之间就已经存在着一条前所未有的鸿沟。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封建经济的形成 B. 权力结构的变革 C. 思想专制的加强 D. 宗法观念的破坏
|
|
公元前817年,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爱公子戏,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周王公然破坏周礼 B. 鲁公违反了分封制 C. 戏继位后括会成为鲁国大宗 D. 社会等级会发生逆转
|
|
战国时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一人。这种现象 A. 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B. 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C. 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D. 破坏了贵族世袭的特权
|
|
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 B. 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C. 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 D. 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
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分封 A. 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 B. 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 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 D. 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羲之,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他生性恬淡,性格耿直,朝廷公卿屡次召举他为官,他都辞谢。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的行书字帖《兰亭序》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摘编自蒲柳羽《浅谈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羲之在书法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贡献。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戚继光,字元敬,明朝抗倭名将,他所领导的抗倭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在其军事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德思想。戚继光强调将领要爱民卫民,热爱士卒“使之依如父母”,也要善待俘虏,“战贼既败,所获子女人口,即是真达,不许杀取首级,只将生口送官”。戚继光认为,将帅武德尽管很重要,但因为士卒人员众多,所以更应坚决防止“扎营之处,军士杀老幼、践禾稼、奸犯人妇”等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军人死于战场,虽死犹生,战场上若贪生怕死虽生犹死,军人只有死于战阵,才能绽放生命的光彩,两军对峙,应勇于杀敌;军人更应该学习武艺,强调武艺是防身杀贼的技能,“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也”。 1942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编写了《戚继光治兵语录》并把它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等合编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丛书》受到广大官兵喜爱。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中“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也都可以从戚继光武德思想中找到宝贵的思想资源。 ——摘编自丁雪枫《戚继光的武德思想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戚继光武德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武德思想的影响。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辽统治区域不断扩大,尤其是得到燕云十六州后,为了更好的处理各种民族地区事务,辽太宗确立了一种“因俗而治”的行政原则,形成了南北两套行政体系,南北面官。北面官使用契丹族官制,官员基本为契丹族人担任,掌握军、政事务,是辽朝最高权力机构。由于官署住地在皇帝御帐北面,所以称北面官。北面官是辽的最主要机构,下又分南北两个不同的部门,北枢密院管兵部,南枢密院管吏部。北南枢密院是辽朝最高行政机构,也称南北衙。南面官是效仿唐朝设立的三省六部等一套官署机构,用以管理汉族人事务。南面官多为汉人主事要职,又称汉官,官员多穿汉服。他们的办公地点位于皇帐南面所以称南面官,下设汉枢密院、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及御使台、翰林院等。 ——摘编自《漫谈辽代官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朝官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辽朝官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朝官制改革的影响。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崐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齐纪二》武帝永明三年 材料二 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夫,党长三夫,三载无过,则升一等。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群臣多言:“九品差调,为日已久,一旦改法,恐成扰乱。”文明太后曰:“立三长则课调有常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不可!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齐纪二》武帝永明四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实行三长制的作用有哪些?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
|
1980 年以后,中国历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解释从否定一切改良行为、一味拔高农民运动转到“四个阶梯”理论,即认为“在太平天国以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前后相续,一个发展高于一个发展”。这说明 A. 历史假设影响着史学家对史实的评价 B. 历史解释应该立足于解释历史进步性 C. 历史解释多元化导致历史叙述的失真 D. 时代主题的转换往往会影响历史解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