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上海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三:1887年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又主持开办了淄川煤矿。第二年开始使用少量机器进行开采。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经济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2)材料二、三中的企业各属于哪一类企业?李鸿章当时属于哪一运动的代表人物?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联系大为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引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出的新能源有哪些?结合表格及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
|
||||||||||||||||||||||||||||||||||||||||||||
某中学举办历史剧表演活动,下面是四组镜头符合史实的是 A. 《秦始皇》中的百姓身穿棉衣 B. 《诸葛亮》中有人用瓷碗吃饭 C. 《李世民》中有人在喝玉米粥 D. 《康熙帝》中有人在军机处中
|
|
史观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中,整体史观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査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按照这观点,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该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早期殖民扩张 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 工业革命
|
|
下表是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开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研究性学习时制作的一份简表。表中生活情形最早可能出现于近代
A. 重庆 B. 西安 C. 武汉 D. 上海
|
|||||||||
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 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 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 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 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
|
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
|
1914年的一个冬日,在天津塘沽的一片荒芜的盐碱地上,范旭东带领几个年轻人开始实践他的实业救国之路。不久,范旭东集资筹建久大精盐公司,包括梁启超、蔡锷、黎元洪、冯玉祥等许多名人入股……1917年,兴办永利碱厂。这是当时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形象地称为 A. 开始形成 B. 初步发展 C. 短暂春天 D. 日益萎缩
|
|
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B. 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 C. 迎来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D. 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
|
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 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 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