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了“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和收入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内容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 A. 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B. 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C. 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否定 D. 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
在武汉召开的作战会议上,有人提出:武汉作战应置主力于外围,要利用幕旱山脉和大别山脉的有利地形,寻机予敌以沉重打击,当敌军接近时,我部应适时自行撤退,凭借周边的崇山峻岭之屏障,继续与敌人周旋。其战略构思是 A. 坚持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 B. 开展回避敌主力的游击战术 C. 实施以武汉为中心的阵地战 D. 阻止日军对华北地区的进攻
|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用意仅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学者则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的专制独裁政策。这一变化说明 A. 对儒家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 B. 西方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C. 思想认识受社会政治的影响 D. 国人民主科学意识不断增强
|
|
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表可知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A. 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 B.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 C. 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 D. 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
|
|||||||||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表可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
A.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 C. 南北经济差距拉大 D. 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
|
|||||||||||||||||||||
宋《梦粱录》记载:“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主要反映这一时期 A. 民间的奢靡风气盛行 B. 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 C. 坊市的管理彻底取消 D. 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
|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 A. 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 B. 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 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D. 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
|
|
先秦某思想家指斥“盗(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得其国”。据此可知其主张 A. 反对财产私有制度 B. 维护“各爱其家”的宗法原则 C. 建立博爱互利社会 D. 建立以家庭为核心的秩序模式
|
|
列举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活动。
请将上表补充完整,并简要叙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