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的变化,始于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
|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A. 高歌猛进 B. 曲折发展 C. 停滞不前 D. 萧条萎缩
|
|
从生产力发展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认识正确的是 A.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 C. 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 D. 以利润为生产目的
|
|
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的工业能源是煤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石油作为新能源得到运用 A. 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
15世纪末教皇以穿过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附近的子午线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两半球内新发现的土地分别划归两个最先开辟新航路的欧洲国家。这两个国家是 A. 葡萄牙和西班牙 B. 法国和西班牙 C. 荷兰和英国 D. 法国和英国
|
|
假如你是16世纪初的一位欧洲商人,你深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那么,你有可能第一个将下列什么产品运到欧洲市场上出售 A. 亚洲的丝绸 B. 非洲的黄金 C. 美洲的烟草 D. 澳洲的瓷器
|
|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
|
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字耕。这反映了当时 A. 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B. 牛耕技术备受推崇 C.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 种植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
|
污染成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的城市特征。这一时期城市的污染源可能来自 ①工厂 ②马车 ③火车 ④汽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B. 水利工程的兴修 C. 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