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
|
史书中关于汉武帝与其丞相田蚡有这样一段记载:丞相入朝奏事,推荐了一些人担任官员。皇上说:“你任免官吏任免完了吗?我也想任免一些官吏。”这则记载反映出 A. 相权已经严重侵犯皇权专制 B. 君主行政权受到分割和挑战 C. 地方王国问题仍然威胁皇权 D. 官吏任免权全操于丞相之手
|
|
《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 分封之制 B. 郡县之制 C. 郡国并行 D. 行省制度
|
|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晋献公想让幼子奚齐继位 B.唐太宗李世民继承皇位 C.朱允炆以嫡长孙身份继承了皇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胤禛继位
|
|
西周政府规定市场中禁止贩卖礼器和兵器;贵族买东西只能通过手下的管事和仆役等人去办,自己不能入市。以上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B. 限制贵族滥用私权 C. 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D. 防止扰乱社会治安
|
|
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这表明分封 A. 扩大了地方权力 B. 推动了经济发展 C. 强化了中央集权 D. 促进了文化整合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自汉唐以来,中国与周边各国一直存在着友好关系,到了元朝,因一度四处用兵,这种友好关系受到了损害。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外推行了睦邻政策。洪武朝的31年间,明政府先后派遣使者30次,对周边的12个国家进行了访问,取得了积极的回应,有17个国家的使者也先后多次访问中国,友好往来相当频繁。明太祖还总结了历史上对外关系的经验教训,把睦邻政策写入了他所编的《皇明祖训》中……。以后明朝历代皇帝大都遵守这条祖训,使得睦邻政策成为明代处理对外事务的基本国策。 ——摘编自张大生《话说中国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实行睦邻政策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元璋睦邻政策的影响。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就叫嚣用核武器结束战争。朝鲜战争结束后,韩朝双方没有签订和平条约,只是签订了一份临时停战协定。战后美国不断对韩国进行军事援助。1992年,美国卫星显示,朝鲜在宁边地区进行核开发。1993年,美韩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朝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后者做出决议,威胁朝鲜如不重新考虑退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一事,将予以制裁。朝鲜强烈抗议,宣布全国进入“准战争状态”,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为化解危机,美国总统卡特1994年6月以民间人士身份进入平壤,同金日成深谈,希望能改变紧张局面。经过几轮美朝会谈,10月,美朝双方达成一项《框架协议》。至此,第一次朝核危机化解。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朝核危机化解的意义。
|
|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2年,帝国主义抛出有条件地放弃治外法权的诱饵。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联衔会奏,建议从速修订法律,清廷斟酌利弊后下达了修律的上谕。……清末的商事立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03—1907年)由新设立的商部负责,此次修订的《钦定大清商律》是清朝第一部商律。此外,颁布了有关商务和奖励实业的法规、章程,如《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破产律》等。第二阶段(1907—1911年)改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公布的单行商事法规有《银行则例》、《银行注册章程》、《大小轮船公司注册章程》等。 商事立法是清末修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了清政府“参酌中西”、“务期中外通行”的修律指导方针,是外国商事法律与中国传统商事习惯的混合物。商事法律的修订,开启了中国商事法律近代化的历程,为中国近代商事立法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清末商事立法评析》 (1)据材料概括清末商事立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商事立法改革的影响。
|
|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历史学者认为:现代化的历程就是西方化的历程,但是任何一国的现代化又不能完全脱离本民族国家的优秀传统而全盘西化。否则就会产生传统与现代“脱节”而导致社会分裂或社会矛盾的激化,从而阻碍现代化的正常历程。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史与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