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898-1903年,袁世凯的众多属员以及出洋留学、游历人员所上条陈中有许多涉及宪政,这些条陈几乎都被袁世凯一一阅读批复过,其中许多建议还被认可采纳。 袁世凯所阅有关宪政的条陈及袁的态度表
——摘自谢未渊《清季袁世凯宪政观探究》 (1)并结合所学外识,概括袁世凯的宪政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分析袁世凯关注宪政的原因。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75年,欧美35个国家参加赫尔辛基会议,采纳了提倡为“和平、安全保障、正义与合作”做出贡献的宣言。具体确立了十大原则:尊重主权、不行使武力、不侵犯国境、领土完整、和平解决纷争、不干涉内政、尊重人权及基本自由、国民平等与自治权、国家间的合作以及遵守国际法规定的义务等。同年,在法国的兰布尔召开的先进六国经济会议上,采取了谋求国际通货及外汇汇率制度的稳定化、并在确保能源资源的同时,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的方针。同年的联合国特别大会上,提出了“开发与国际合作”问题。年末在巴黎召开了由发达国家、石油产出国、另外27个发展中国家参加的“国际经济合作会议”。这种多渠道的国际会议,由各国的合作而为和平做了一个新的定义。这可以说出现了一种不再将世界看作东与西或南与北的分裂状态,而是看做一个全球化社区、一个地球共同体的动向。 ——摘编自入江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概述1975年四次国际会议的共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5年多次国际会议的共同背景。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的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并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变为奴隶。公元前367年,罗马通过李锡尼法案,缓解了平民的债务问题,到公元前326年,又通过波提利乌斯法案,正式废除了债务奴隶制。法律禁止将公民变为奴隶,从而在外籍奴隶与本国公民之间建立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将不得奴役本国公民的理念上升为国家制度,对本国公民的人身权做出基本保障,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国家公民制度,从而使平民与贵族逐渐融合成平等的自由民阶级。 公元前5世纪后期,魏国李悝变法,其《法经》规定:“盗符者诛,籍其家;盗玺者诛,议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籍其家”就是将其家人全部变为奴隶。此类法律为当时各国普遍采用,如云梦《秦律》中有不少关于罪犯之家入籍为奴隶的条文。公元前361年,秦国商鞅变法,“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更将从事工商业或贫穷的民众都变为奴隶,而官僚集团则按军功爵秩分配“臣妾”。总之,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奴隶数量大增,使用也更普遍,乃至泰、汉两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奴隶数量最多的时期。 ——摘编自杨师群《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改革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希腊罗马和中国战国时期关于奴隶制改革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罗马和中国战国时期改革的社会背景。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现代史的每一个世纪,都有一个国家格外耀眼,使得该世纪打上她的烙印。16世纪是西班牙的世纪,17世纪是荷兰(或者尼德兰) 的世纪,18世纪是法国的世纪,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初期的标准性事件则是中国的崛起。 ——摘自(阿根廷) 盖铁戈《21世纪: 中国的世纪》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或提炼一个历史观点进行论证。(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世纪后半期,南海成为明代经济最终融入全球经济的关键区域。中国人扩大在这个区域的参与,应部分归功于郑和下西洋,但是这个世界经济体并不是国家支持的航海所能创造的,只有贸易超越了朝贡才使得这一切发生。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强行挺进南海,他们的海盗行径使整个区域的贸易经济跌入低谷,其他国家与明朝的贸易瘫痪,并且引发了中国朝堂上一片反对贸易之声。1567年,隆庆帝废除海禁,改进了海外贸易的基础结构——包括把福建省的主要进出口港月港提升为县。一年不到,中国海商彻底恢复了原来的活力,到18世纪中期为止,中国商人在该区域的贸易活动中占有明显优势,并建立了主导中西贸助的“广州体系”。 ——摘编自(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 材料二18世纪初期的欧洲,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消失,海外贸易为欧洲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最边远地区的竞争往往在由两个国家政府暗中支持的贸易公司之间展开,这些贸易公司与其说是公司,倒不如说是一支军队,行动目标就是当地的贸易主权。这一时期英法两国的商业管理十分相似;英国的《航海法》和法国的《垄断法》,主旨都是为本国从殖民地贸易和海外貿易中获取最大化利益。到18世纪末,英国的政策开始倾向于由海军基地提供保护,由商业仓库给予支持。19世纪中期以后,由英国人领路,欧洲人通过各种方式继续扩大影响,当其影响力遭到抵抗时,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运用政治或军事手段强制进入海外市场。 ——摘编自(美)伊賽·沃洛克等《现代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与早期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
|
1964年,法国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退出美国领导的军事联盟一北约组织。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在论战中也进一步恶化并处于敌对状态。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全球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 美苏两极格局趋于崩溃 C. 中欧经贸往来开始建立 D. 中法对热核战争的预判
|
|
二战后,受战后重建影响,国家投资恢复发展经济成为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模式,但唯独美国国家投资比例少。这说明了 A. 二战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创 B. 冷战制约了美国经济发展 C. 美国的自由主义经济传统 D. 美国的私人资本比较稳定
|
|
1609年,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荷兰人格劳秀斯发表了《海洋自由论》,指出“任何国家都享有航行和交通自由的权利”。这一思想 A. 反映了自由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B. 促进了欧洲各国对新航路的开辟 C. 本质是为了维护各国的制海权 D. 是大国扩大海洋势力范围的产物
|
|
在罗马扩张过程中,人口增加,福利开支也随之加大,贵族和平民常常爆发冲突。为争取民众支持,马略进行了土地改革,把自己在战争中掠夺的地产分配给平民;凯撒上任时即立下遗嘱,把自己的房产全部捐赠给平民。这些做法 A. 促进了共和制向帝制的转变 B.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C. 消除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D. 延缓了罗马的对外殖民扩张
|
|
据统计,1982年,全国农民平均每人的纯收入达到270元,比1978年增加1倍;城市职工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的生活费收入为500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1978年增长38.3%。这说明 A. 农村经济改革解放了生产力 B. 政府的经济调整取得新成就 C. 以粮为纲的方针开始被纠正 D. 农村改革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