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马丁·路德和德国贵族提出,要摆脱罗马教廷的掠夺,建立不受教廷统辖的、独立的国家教会,并用本民族语言举行祈祷活动。1555年,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合约》,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这一原则 A. 强化了德意志诸侯对臣民的人身控制 B. 加速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进程 C. 使宗教信仰和民族国家发展联系起来 D. 阻碍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进程
|
|
法国文学团体七星诗社在发表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宣言书中写道:法兰西文学至少应和意大利文学并驾齐驱,可以用法语创作堪与古代希腊罗马文学媲美的法兰西诗歌。据此可知,七星诗社的主要成员应属于 A. 人文主义者 B. 启蒙思想家 C. 浪漫主义诗人 D. 现实主义作家
|
|
一本匿名作者于1470年撰写的《罪人之镜》,将“不思考赎罪、天堂、地狱、死亡,而去做生意或打扮入时(特别是女性);唱歌、性感地跳舞”视为需要避免的罪行。这说明 A. 宗教戒律成为市民沉重精神负担 B. 教会通过宗教戒律防止人走向犯罪 C.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人的思想解放 D. 反对天主教会的专制成为时代必然
|
|
著名古希腊研究专家邦纳说:“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下列思想可以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 “知识就是力量”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真理是时间的产物” D. “经验是一切可靠知识的母亲”
|
|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和科学界给群众上的 第一课 即是以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的论点为基础,介绍从猿进化到人的达尔文学说。这一史实说明新政权 A. 中国科学界重视与西方交流 B. 对西方自然科学持宽容态度 C. 把进化论与上古传说结合起来 D. 非常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的普及
|
|
30年代初,“在张学良统治下的北平,…宣传马克思主义,只要限于学校范围内,多少还有那么一点自由”,山西军阀阎锡山为标榜“开明”和“民主”,也曾允许一些进步人士在当地有条件地讲授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这说明当时地方政府 A. 马克思主义对当时中国社会影响力巨大 B. 以学术宽容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 C. 对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还有一定宽容度 D. 积极推动学术争鸣和思想自由
|
|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今日之欧美,则民族主义与民族帝国主义相嬗之时代也;今日之亚洲,则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相嬗之时代也”,“欧洲之所以发达,世界之所以进步,皆由民族主义所冲激磅礴而成”。这一观点主要 A. 反映了达尔文的社会进化的观点 B. 主张把民族主义作为自存自强的手段 C. 强调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必然性 D. 指出西方民族国家崛起的历史必然性
|
|
在陈独秀看来,“儒者三纲五常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源”,“片面之义务,不平等之道德,阶级尊卑之制度”就是“忠、孝、节、义”,“伦理道德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材料反映出陈独秀 A. 主张伦理道德革命 B. 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C. 主张变革政治学术 D. 以立宪反对君主专制
|
|
王韬从19世纪60年代起深感中国传统的孔孟之道远落后于西方文化,因而慨叹之余道:“世以仁义礼智信为五德,吾以为德唯一而已,智是也”。.在此,王韬主张 A. 摒弃儒家文化传统 B. 中西思想融合交汇 C. 对儒家思想的反思 D. 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
|
张之洞编著《劝学篇》批评治学的偏颇,“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并以此反对那些“恢诡倾危乱名改作之流”制造出来并横流天下的“邪说暴行”。张的观点 A. 反映了晚清中西思想的激烈交锋 B. 维新变法运动前的思想融合 C. 以“中体西用”反对康梁“新学” D. 反映了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