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1933—1934年间发表的声明和公告。这些声明和公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 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的立场 B. 联合国内各阶级力量的努力 C. 进行战略转移的军事准备 D.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部署
|
|||||||||||||||||
据统计,1865—1894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这表明当时 A. 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B. 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 C. 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
|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 A. 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B. 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C. 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 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
|
|
元代划分行省边界时基本不考虑山川形胜,于是出现了许多跨山越岭、逾河渡江的政区。明朝时政区划分比较符合自然山川形胜。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明代 A. 形成了国家政治统一的局面 B. 经济重心南移 C. 对地方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 D. 边患危机解除
|
|
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些做法有利于 A. 抑制土地兼并 B. 进一步完善选官制度 C. 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
|
|
下表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据此可知
A. 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 B. 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 C. 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 D. 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
|
|||||||||
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科学合理的宏观管理和战略规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工业化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这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 ——刘靖北《关于苏联败亡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工业化的特点。这留给后人什么教训? 材料二 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 ——《外国经济史》 (2)戴高乐总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材料二能否体现这一观点,试依据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材料三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据新华社 (3)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有哪些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列举2个)请你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合理化建议。(需言之成理,两点即可)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 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 世纪上半期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
|
|
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到1932年时,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同时期在美国和德国的帮助下建成3个大型钢铁厂,在美国援助下建立了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这表明苏联 A. 持续实行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 B. 对待西方采取了和平共处原则 C. 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发展工业 D. 经济建设依赖于西方国家援助
|
|
1936年法国作家纪德写了《从苏联归来》一书,书中有一个苏联大学生在回答他关于外语学习问题时说,“几年以前,德国和美国还有几点可以给我们学习,但现在我们无需向外国人学习什么了。那么,说外国话有什么用处呢?”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的民族自豪感 B.成功地突破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封锁 C.减少对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方世界的依赖 D.高度集中体制下民众的盲目自满心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