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 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 美国对“求同存异”方针的评价 C. 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D. 美国对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
|
在表解梳理秦代九卿(局部)的基础上,张霞同学所得到的三点认识,其中 ①秦代设立了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中央官职 ②九卿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和负责监察系统 ③体现了秦代国与家同治的突出特点 A. 仅一点正确 B. 仅一点不正确 C. 全都正确 D. 全不正确
|
|
五四运动时,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游行中不可能出现的口号是 A.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 “打倒亲日派卖国贼” C.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提高。但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对农业的巨大投入,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1978年,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两个讲全了。”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农村在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管理机构等三方面的变化。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
|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不过721.5万元。民族工业又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民族工业也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 ——摘编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经济全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和作用。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 材料二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有"丝绸人"之称。 ——翦伯赞《秦汉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三服官"和"东西织室"的手工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2)据材料二、三,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 (3)有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地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
|
1955年夏,毛泽东同志在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时尖锐地批评邓子恢(时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等人是阻碍农业合作化加速发展的“小脚女人”,是“右倾机会主义”,是“一场阶级斗争”。据此可知 A. 农业合作化违背了中国国情 B. “一五计划”侧重发展重工业 C. 建国初期女子地位得以提高 D. 农业合作化运动存在冒进倾向
|
|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高频率语汇最可能出现在1978年~1996年的是 A. 解放、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 B. 原子弹、氢弹、火箭、人造卫星 C. 解放台湾、侵略、和平共处、反帝反修 D. 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市场经济、世贸组织
|
|
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24.8%,工业产值增长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农副产品和利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中总额约占75%。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②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③计划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④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
|
在一个多年废弃不用的大宅院的大门上,上面的一副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副对联最早应写于( ) A.20世纪5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