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材料表明孙中山倡导民族主义的内涵是

A. 反对帝国主义

B. 追求民主与平等

C. 推翻君主专制

D. 废除封建等级制

 

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 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

C. 孙中山“以俄为师”,否定了西式民主价值与立国模式

D. 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1903年,孙中山在给友人的信中指出,欧美国势积重难返,“高者富可敌国,贫者贫无立锥”,这种贫富不均势必会引起大的冲突。因此,他认为,“今日吾国言改革,应为贫富不均计。”这说明,孙中山

A. 意识到社会革命的必要性

B. 主张改革以解决社会问题

C. 将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

D. 以民生主义解决贫富不均

 

孙中山说:“受屈人民当联合受屈人民以排横暴者。如是······在亚洲则印度、支那为受屈者之中坚,而横暴者之主干亦为英、佛(即法国);而米国(即美国)或为横暴者之同盟,或为中立,而必不为受屈者之友朋,则可断言也;惟日本则尚在不可知之数。”基于以上认识,孙中山

A. 走上了革命道路

B. 组织了中国同盟会

C. 领导了辛亥革命

D.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史学界认为:新三民主义的重要问题是认识到了民族的敌人,明确指出各个阶层的中国人应当共同努力的方向。这里的“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

A. 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B.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目标

C. 突出了无产阶级的重要作用    D. 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革命理论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说称:“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

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这是欧美所不能及的”。为此孙中山提出(   )

A. 国民革命,打倒军阀    B.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 土地革命,人人平等    D. 创立民国,共享民主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摒弃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和维新派的保守倾向,吸收了约翰·穆勒和亨利·乔治的部分学理,受到了社会主义的影响。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

A. 缺乏传统文化内容    B. 具有鲜明的革命性

C. 注重中西文化融合    D. 蕴含与时俱进因素

 

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A.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 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 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而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

A.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 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D.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1924年,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出:“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前后“耕者有其田”

A. 其目的与内容相同

B. 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C. 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D. 都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7678/68464) 首页 上一页 27673 27674 27675 27676 27677 27678 27679 27680 27681 27682 2768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