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
|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 A. “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D. 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
|
央视《大国崛起·德国篇》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打着亚当·斯密自由主义大旗,杀气腾腾涌入德意志经济领域……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对此有一个精彩的比方:“当一个人已经登上高峰以后,就会把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爬上来。”为此,1841年,李斯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幼稚工业保护论”。材料中的“梯子”是指( ) A.殖民主义 B.自由主义 C.贸易保护主义 D.民族主义
|
|
《氾胜之书》中写道:“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草生,有雨泽,耕重蔺之。土甚轻者,以牛羊践之,如此则土强。”此耕作方法 A. 提高了农业复种指数 B. 反映了农牧业共同发展 C. 说明牛耕技术已推广 D. 可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
|
下列对黑奴贸易的理解,错误的是 A. 黑奴贸易为英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B. 黑奴贸易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野蛮型 C. 黑奴贸易为欧洲的开发提供了大批的劳动力 D. 黑奴贸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
|
1914~1918年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次工业化浪潮主要是 A. 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 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C. 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D.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
|
|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诏令:“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这一材料反映出当时 ①城市已形成繁华的商业街 ②唐代实行坊市制度 ③原有城市格局已有突破 ④政府严厉打击商业活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 ,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B. 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 C. 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D. 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
|
下图是英国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图。其中 BC.段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动力是 A. 殖民扩张 B. 工业革命 C. 人口增长 D. 政治革命
|
|
《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十千”为美酒的代称,如唐诗有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灯箱广告的出现反映了 A. 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的先进 B. 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 C. 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 广告已在北宋时期酒店中广泛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