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有一首竹枝词中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A. 铁路运输 B. 电报电信业 C. 航空事业 D. 航海事业
|
|
“用铁线连缀不绝,陆路则架木杪,遇海则沉水中。司事者,……以铁线之一端画 字,其一端在千里外,即照此字写出,不逾晷刻也,”该通讯设施在中国最早出现 于19世纪 A. 六十年代 B. 七十年代 C. 八十年代 D. 九十年代
|
|
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 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B. 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 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 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
|
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②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③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 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
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A. 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 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C. 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 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
|
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克伦斯基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15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文章。他的回顾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 A. 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为“先生” B. 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 C. 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演出 D. 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新闻
|
|
观察下图,本照片摄制于1905年,照片中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该照片反映出晚清 A. 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 B. 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 C. 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 D. 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
|
看图,在中国,它的第一位制造者是 A. 冯如 B. 詹天佑 C. 莱特兄弟 D. 陈纳德
|
|
2009年12月26日,全球首条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投资最大、时速最快的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正式投入运营。关于中国铁路事业,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最早的铁路是清政府修筑的唐胥(唐山到胥各庄)铁路 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③2003年,世界上第一条碰悬浮列车在上海投入商业运营 ④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
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可见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 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 ③节省时间的考虑 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