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苏俄的一份文件中写道:“余粮的自由必须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这一政策的贯彻

A. 是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面恢复发展

C. 适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新形势的需要

D. 推动了俄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开展

 

据统计,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了1.4倍、1倍、0.54倍。这说明

A.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

C. 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苏联经济

D. 个人崇拜左右国家经济体制

 

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有

①外国资本家被特许经营矿山

②农民被允许出售剩余粮食

③商品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

④部分工业企业实行私有化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928-1937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包括

①迅速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

②工业产值跃居到世界第二位

③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

④建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苏联经济学家布哈林在论述苏俄(联)时期某经济政策时说:“该政策首先是对小商品生产者和农村,对农民的让步。它同时也是我所说的战略手段....以旨在保持同中农联盟的唯一正确和唯一可能的崭新方法实行进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政策”是指俄共(布)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②“让步”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③“进攻”的主要目的是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④该理论客观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有学者指出,“假如集体农庄可以保留它们的全部收入用来报酬成员的劳动,是否可能适当地组织集体农庄的劳动队伍还有疑问。当国家拿走这种收入中最大的一部分时,失败是必然的。”这足以印证

A.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程度较高

B. 新经济政策不符合苏联国情

C. 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利益

D. 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社会主义运动经历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与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材料二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生涯的评价: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泯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

(1)依据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的基本态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相似的局限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

材料三1985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1)从三则材料看出,苏联三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赫鲁晓夫任职期间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一“制度”的出台说明

A. 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

B. 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

C. 赫鲁晓夫推动了斯大林体制的形成

D. 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

 

有研究资料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的冶金部,每年召开的大小会议达400次,下达的文件有1.5万多种,制定的指标多达18.6万个。1988年4月,前苏联一次就废除了12万多项决议、条例、法令等经济管理部门的文件。上述材料集中反映出前苏联

A. 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臃肿

B. 经济体制改革方针失误

C. 社会经济政治危机严重

D. 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突出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8769/68464) 首页 上一页 28764 28765 28766 28767 28768 28769 28770 28771 28772 28773 2877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