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

A. 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B.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D. 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辛亥革命后,溥仪的师傅陈宝琛常常议论:民国不过几年,早已天怒人怨,国朝二百多年深仁厚泽,人心思清,终必天与人归。保皇派的宋育仁发表了还政于清的演讲,一时传遍各地。这实质反映出民初

A帝制和复辟仍据占思想主流

B革命党人的影响力迅速下降

C封建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D共和国家权威与象征的建设不足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诏书》颁布后,宣统帝正式退位。有学者将《清帝退位诏书》说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下列说法能作为其论据的是

A. 两场革命都推翻了专制统治,重新建立了政权

B. 中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此确立并不断完善

C. 中英两国都由此结束了帝制

D. 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材料应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改订条约》

D. 《辛丑条约》

 

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反映出

A.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

B. 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易受封建统治者蒙蔽

C. 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上升

D. 农民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具反抗性

 

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

A. 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民族觉醒    B. 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C. 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D. 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约)中的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对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地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此材料突出反映了

A.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一个标志

B.当时统治者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

C.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礼仪外交体制

D.领事裁判权的实施促进了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

A. 中书门下 内阁 军机处    B. 中朝 内阁 军机处

C. 中朝 中书门下 内阁    D. 尚书台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下列理由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    B. 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C. 管辖辽阔疆域的需要    D. 巩固统一国家的需要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9797/68464) 首页 上一页 29792 29793 29794 29795 29796 29797 29798 29799 29800 29801 2980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