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了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 A. 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D.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
|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
|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水平极其高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一次瓷器的展览会上,你发现了一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它属于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
|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 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 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
|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C.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
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 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 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D.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
|
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 统治阶级的提倡 B. 国家分裂的影响 C. 社会人口的增加 D. 铁器、牛耕的出现
|
|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 佛教的广泛传播 C. 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
|
“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出现
|
|
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 材料二 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 ——据刘超《青年婚恋观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成立以来的婚恋观发生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1949~1978 年:以政治出身为主导的择偶标准 第二阶段:1978~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择偶标准 第三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至今:以经济地位为重心的择偶标准 ——据王英侠 徐晓军《择偶标准变迁与阶层间的封闭性》 (1) 指出材料一中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婚恋观变革的原因。 (3) 材料三中把1978年作为婚恋观第一、二阶段变化的分水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阶段婚恋观出现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