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6日为正月初一,正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当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 中央集权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
|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 《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 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 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
|
周初分封而建的晋国,在春秋晚期曾发生了“三家分晋”的故事。观察下图,晋国位于 A. ① B. ③ C. ⑤ D. ⑥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二1890年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威廉二世的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 ——《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德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为此,德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德国对外政策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说明德国对外政策变化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
|
阅读下列表格: 表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表二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请回答: (1)根据表一信息,指出德国在当时所处的地位。据此,德国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这又对德英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表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
|||||||||||||||||||||||||||||||||||||||
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B. 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C. 英德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 D. 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
|
|
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了同盟条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三国同盟建立在德、奥、意三国相互妥协的基础之上 B. 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 C. 三国同盟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洲的矛盾 D. 同盟促进了法俄的接近
|
|
俾斯麦说:“就在70年代初我们结束战争回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说了,我们什么时候再开战?什么时候我们兴‘复仇之师’?”材料中所说的“他们”是指 A. 英国人 B. 奥地利人 C. 法国人 D. 丹麦人
|
|
英国首相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遍布全球的问题。”这表明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 A. 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 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 C. 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 D. 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
|
|
下面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其中的含义显示的时代背景是 A. 普法战争时两方的针锋相对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集团的对立 C. 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 D. 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并结成了稳固的利益集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