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A. 强烈的反清色彩 B.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 明显的限袁倾向 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
|
袁世凯在直隶省的新政中,成效卓著,那时他众望所归,远不像后来那样臭名昭著。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和列强的挺袁态度使孙中山不去位也很难。南京临时参议院以17票(全票)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材料说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 A. 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被迫妥协 B. 当时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结果 C. 列强为寻找在华代理人支持袁世凯的结果 D. 袁世凯的权术蒙蔽各派政治势力双眼
|
|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 A. 推动中国教育发展 B. 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 C. 建立中美友好关系 D. 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
|
|
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 A.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 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C. 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 D. 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
|
|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 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 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 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 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
|
1973年,毛泽东会见美国基辛格博士时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HAND—IN—HAND”,“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基辛格表示赞同。由此可知,此次会谈中美两国 A. 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促使世界政治格局改变 C. 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 D. 达成了遏制苏联的共识
|
|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此时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B. 各族人民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人大代表 C. 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 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
|
《共产党宜言》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他们可以了解 A. 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 B. 普法战争推动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C.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D. 资本家从工人那里无偿取得的利润被称为剩余价值
|
|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表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
||||||||||||||||
巴黎公社将会议讨论的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公社的许多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颁布和实施的。上述举措 A. 体现了政权的民主性原则 B. 反映了公社的无产阶级属性 C. 保证公社政策的正确性 D. 利于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