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孙中山的革命言论,按出现时间先后,其中最晚的是( ) A.“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B.“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C.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D.“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接近75万人前往当时的公祭地点北京中央公园追悼。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纸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孙中山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B.孙中山一生为实现民主共和而斗争 C.孙中山信仰坚定,不屈不挠 D.孙中山与中共的合作开辟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
|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孙中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种思考引发了孙中山( ) A.创建黄埔军校 B.大力发展实业,修建铁路 C.领导北伐运动 D.改组国民党,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
|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
毛泽东评价孙中山:“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为国共“求同”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是( ) A.领导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召开国民党一大,把共产党改造成了国民党 C.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D.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迫使袁世凯下台
|
|
孙中山是一位奇特的人物,他并不是上流社会的文人。他13岁来到美国投靠哥哥在一所教会寄宿学校读完了中学。之后,他曾获得医学学位。总之,他受的教育是很好的,他完全可以凭着这点获得地位和财富;但他却同穷人在一起,总是为穷人的福利牵肠挂肚。这些经历 A. 为他将来提倡的民生主义奠基 B. 增加了他反对清政府的决心与勇气 C. 注定了他要学习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 D. 为国民革命运动埋下伏笔
|
|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此后的努力有( ) 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
|
|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幅对联中的“先行者”是( ) A. 洪秀全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毛泽东
|
|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 ) A、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2年初,土耳其一位美女被选为欧洲小姐。 1933年,土耳其有13名妇女当上了法官。 1934年,在土耳其大城市中的电车上,为妇女专设的头两排座椅不见了。 1935年,有17名妇女当选为议员。 材料二1965年发生了一件事——必须说明这纯属罕见,但值得深思。在伊兹密尔地区的一个农村,有几位受过教育的新上层分子教员遭到一群居民殴打,起因是这几位教员打算在学生中发起一场足球赛。时间正好在斋月。一位被居民们请来主持斋月的伊斯兰教士鼓动居民们去清真寺,教士向他们宣布,足球比赛是不虔诚的。一位教员因此差一点儿被杀死。当地行政官员无法平息这场骚动,当局不得不出动警察和部队前去镇压。这件事经报刊广泛报道后,引起土耳其人的深思:怎么可能在1965年的共和国发生这类事? 请回答: (1)出现材料一中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所叙述的事件?结合凯末尔改革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