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英语国家史略》中这样描述处死查理一世时的场景: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千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后来,当查理二世允诺尊重议会和先例后返回伦敦时,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国王对于英国来说是国家的象征 B.国王对于英国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C.守法国王受到英国人敬重 D.任何一位英国国王都会受到国人尊敬
|
|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B. 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 C.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 D. 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
|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 A.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 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 C. 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 D. 法律规范和调整人们的日常生活
|
|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遇他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C.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 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
|
古代雅典就大会发言作出这样的规定:“任何人在五百人会议或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必须针对当时讨论的议题,不可同时讨论两个独立的议题。同一场会议中也不得就相同的问题两次发言。不可谩骂或打断他人发言,且不可攻击主持会议的官员。”这一规定 A.在梭伦执政期向率先实行 B.铲除了世袭贵族的特权 C.保证了会议的高效有序 D.体现了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
|
“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A. 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 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C. 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D. 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
|
《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 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C. 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D. 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
|
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主要表达的信息是 A. 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 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C. 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 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
|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
|
“政治文化范式”是指决定一种文化形态的根本面貌和属性的最核心的命题,一旦这一命题出现重大的变化,整个政治文化形态就会随之改观。有学者据此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文化范式的确立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主导性原则。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了 A.意识形态变化对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制度变革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C.“一国两制”必须以和平为前提 D.经济发展是实现统一的物质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