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述:“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千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行政区”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

B. “废……封建国家”指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C.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完全消除

D. “国土”被划分为州、郡,县三级行政区

 

图所示为秦始皇廿六年诏铭:“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对这一史料解读 错误的是

A. 六王毕,四海一

B. 创建皇帝制度

C. 诏铭所写字体创始于秦代

D. 诏铭颁发于秦统一后26年

 

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下面各项主张与唐太宗的认识比较接近的一项是

A. 无为而治

B. 重农抑商

C. 民贵君轻

D. 以法治国

 

“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约十万余人。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请其在美仍‘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大会讨论’。津埠民众运动达到高潮。”上述史实发生于

A. 五四运动期间

B. 巴黎和会期间

C. 华盛顿会议期间

D. 开罗会议期间

 

法国的罢工人数在1916年为41000人,1917年猛增至29万人,罢工工人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这一事实说明

A. 欧洲不再是世界格局的中心

B. 法国工人为自身的自由而战

C. 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 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1914年9月,在一场战役后,小毛奇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役发生在下图中

A.

B.

C.

D.

 

1919年,中国对欧洲国家商品进口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868年的33.4℅下降到11℅.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当时资本输出成为主流

B. 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

C. 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D. 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20世纪前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与其他国家相抗衡,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积极寻找同盟以壮大自己的力量。下列属于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A. 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B. 英法签订协约

C.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D. 英俄签订协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托克维尔看来,民主首先意味着身份的平等。他眼中的民主化的过程不仅仅限于政治领域,而是一场从政治、法律民情、社会构成,直至个人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几乎一切领域内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然而托克维尔本人又是一个贵族,对法国大革命尤其是人民直接参加暴力革命的反思,使他多次表白,他并不热爱民主,他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种“贵族本能”使他敏锐地意识到现代民主所潜在的那种“盲目的本能”,即现代民主有可能在社会秩序和个体精神自由两个层面上造成扭曲。

——摘编自《托克维尔文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民主与自由”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朱元璋推行严刑峻法,对大臣擅权、武将骄横给予最严厉的打击,所谓“以重典驭臣下".明律简于唐律,严于宋律。又在明律之外,把案例编为《大诰》,颁给各级学校作为必读教材,以后又编了《大诰续编》、《大谐三编》。其序言说:“诸司敢不急公务而务私者,必穷搜其原,而置之重典。”所载都是惩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的重大刑事案件,其中凌迟、斩首、族诛的有几干条,弃市以下万余条,大都出于朱元璋亲自裁定。针对元季官吏贪冒、徇私灭公,他下决心严惩贪污,说:“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于洪武二十五年编《醒贪简要录》,颁行天下,官吏贪脏六十两以上即枭首示众,再处以剥皮之刑。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工业革命把英国变成一个工业强国的同时,也让它遭受了严重泛滥的政治腐败。1872年,议会两次通过议案宜称贿买和威胁选民均属刑事犯罪,并于当年通过了《秘密投票法案》。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政府官员财产申报的法律,亦即被称为“阳光法案”的《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该法令规定了议会中议员选举费用的限额和对选举舞弊的刑罚,并规定如果官员个人财产与其正常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就必须作出解释和说明,如不能提供合法所得的证据,就会被认定为灰色收入,进而被治罪。该法案建立起的财产申报制度后来被许多国家所学习,“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并且还拓宽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方式和监督途径”。

——据唐朗诗等《英国腐败治理经验: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出现差异的政治根源。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4312/68464) 首页 上一页 34307 34308 34309 34310 34311 34312 34313 34314 34315 34316 3431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