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 B. 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 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 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
|
到201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官兵和警察14500多人次。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止核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 A. 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 B. 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C. 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D. 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
|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 “一边倒”的方针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方针 D. 不结盟政策
|
|
“缔约国双方同意……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其主要背景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苏关系的逐步恶化 D.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确立
|
|
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我国外交政策的一系列微妙变化表明: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 当时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的意识形态的束缚 C. 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 D. 中国不再对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予无偿援助
|
|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 对这段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谈判是国共两党平等会谈 B. 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 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身份会谈 D. 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
|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经说过: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依法治国方略
|
|
1917年3月,彼得格勒的女工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这些女工在游行中高呼的口号可能是 军警驱赶示威妇女 A. “打倒战争!”“要面包!” B. “打倒资产阶级!”“打倒战争!” C. “要和平!”“要社会主义!” D. “要面包!”“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
|
史学界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法国的无产阶级还缺乏取得革命胜利的客观历史条件”。“客观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 法国无产阶级政党不成熟 B. 巴黎公社领导者没有建立可靠的工农联盟 C. 巴黎公社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 社会发展没有达到要铲除资本主义的水平
|
|
恩格斯曾经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他所说的“物质的经济的事实”是指 A.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 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 C. 工人生活状况的恶化 D. 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