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下列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 标志着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C. 禁止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斗争 D. 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
有人指出“《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尤其是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据此判断 A. 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B. 清政府具有强烈的民族观念 C. 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 D. 清政府极力地维护国家主权
|
|
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
A. 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 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 C. 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的提高 D. 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
|||||||||||||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 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B. 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 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 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
|
有人把中国唐朝专制主义下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联邦制度下的三权分立进行比较,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 A. 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的称号 B. 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归属 C. 两者都体现了中央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 两者都体现了专制主义,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
|
历史上某部宪法体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某历史学家对该宪法的评论是:“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这部宪法 A. 是美国克服联邦制下无政府状态的必然 B. 是英国民主代议制曲折发展的缩影 C. 是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妥协的产物 D. 受德国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影响
|
|
任免指按法律规定,任命或免去某人所担任某项职务的行为。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以下任免权使用准确的( ) A. 英国的国王可直接任免驻外国大使 B. 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任免内阁 C. 美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任免大法官 D. 德意志帝国皇帝可直接任免帝国宰相
|
|
菲利普•内莫在《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说道:“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据此可知罗马法的发展是因为( )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到认同 B. 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 C. 罗马的扩张与各民族的融合 D. 封建经济不断发展
|
|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 A. 增强责任意识 B. 防止官员腐败 C. 培育权利观念 D. 限制权力滥用
|
|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B. 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 C. 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D. 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