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17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发布声明:“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们于11月7日战胜了……政府已经被推翻;这个政府……它践踏人民的利益,提高面包的价格以帮助容克们掠夺战争投机者还未动用的东西。”材料中的“政府”应该是

A. 罗曼诺夫王朝

B. 协约国傀儡政府

C. 孟什维克政府

D.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列宁指出:“(十月革命)是沙皇制度的后果,是俄国资产阶级的软弱,而不是我们的意志,也不是因为我们要这样做,而是形势要求这样做。”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沙皇专制直接导致革命发生

B. 资产阶级放弃革命的领导权

C. 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D. 无产阶级尚未做好革命准备

 

德·阿宁在《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中写道:“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而是从“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显露出来的。这次革命

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C. 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D. 破坏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 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    B. 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C. 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D. 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这是一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对敌作战的木刻漫画(图中文字为出击平汉路),下列对其寓意的解读错误的是

A. 毒蛇象征着邪恶的侵华日军

B. 剪刀喻指出击平汉路的八路军

C. 反映正面战场抗战的战术特点

D. 鼓舞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决心

 

孙中山于1919年10月《在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演说》中说:“试观今次学生运动,不过被激而兴,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者即强也。”孙中山所称的“绝伦之巨果”应该是

A. 罢免曹、陆、章职务

B.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 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

 

沈从文在《辛亥革命的一课》中指出:“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A. 中国军事制度仅发生一定改变

B. 中国社会没有出现丝毫的变化

C. 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

D. 从专制到民主不可能一蹴而就

 

国学大师钱穆说太平军“他们太不懂政治……国号太平天国,早可预示他们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反映该论断的是

A. 永安封王失去民心

B. 《天朝田亩制度》脱离实际

C. 天京事变自相残杀

D. 《资政新篇》束之高阁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宜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

B. 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D. 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英)约翰•汤姆逊曾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该“敌对”行为发生在

A. 鸦片战争中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 甲午中日战争中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4595/68464) 首页 上一页 34590 34591 34592 34593 34594 34595 34596 34597 34598 34599 3460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