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宋会要辑稿·食货·商税》:“沿江诸郡税场,今后商贾所载物货,如系茶盐米面铜钱,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A. 政府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

B. 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

C. 商税不再是政府主要财源

D. 商人合法利益受政府保护

 

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载:“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材料反映了当时

A. 贵族官僚开始经营工商业

B. 已经出现雇佣关系

C.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D. 私营作坊颇具规模

 

汉代画像石(砖)上有大量妇女劳动的画面,如“一农妇在前播种,一农夫在后打土块”、“男子持权扬场,女子抱麦子”、“一农妇连枷打场”,以及妇女采集桑叶、纺织、酿酒、饲养家禽等。由此可知,汉朝的小农经济

A. 提高了劳动妇女的地位

B. 采用了家庭生产的形式

C. 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

D. 摒弃了自给自足的特点

 

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耒耜,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镵,曰犁壁;斫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压镵,曰策额,曰犁箭,曰犁辕,曰犁梢,曰犁评,曰犁建,曰犁槃。”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

A. 属于二牛三人耦犁农具

B. 可以自由调节犁耕深浅

C. 魏晋时推广到江东地区

D. 将开沟与播种紧密结合

 

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中指出:“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

A. 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B. 权力增强,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 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

D. 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赋予给事中“涂归”权力的主要目的是

A. .制衡行政运作程序

B. 保障君主独断之权

C.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D. 剥夺丞相行政权力

 

《东汉会要》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汉代选官制度的这一调整

A. 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

B. 奠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基础

C. 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

D. 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A. 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

B. 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D. 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

 

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两者相同之处在于

A. 职位世袭的权力

B. 建立武装的权力

C. 行政管理的权力

D. 设置官员的权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二  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拯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说》(1905813日)

材料三  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深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吗,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

材料四  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1924420日)

(1)材料一中孙中山以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的具体事例。

(3)材料三、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主张及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原因。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4597/68464) 首页 上一页 34592 34593 34594 34595 34596 34597 34598 34599 34600 34601 3460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