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在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诗词反映的是(  )

A. 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 解放军粉碎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C. 解放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D. 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决战

 

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声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国共产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他不知道该材料的真伪。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应该是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作出了努力

B、应该是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

C、应该是假,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

D、应该是假,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格格不入

 

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共产国际代表萨发洛夫发表讲话,指出: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比如把督军推倒,把土地收归国有。由此可以判断出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郑超麟回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A. 实业救国愿望    B. 民主科学思想

C. 社会主义思想    D. 爱国救亡精神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A.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这种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但未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一个保护国。在这过程中,它反而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新的高潮”(  )

①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 ②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共识

③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913年的一篇新闻短评《袁总统之徒弟》中写道:“一日记者之车夫与一车夫相哄,站岗巡警过而叱两车夫曰:‘得了得了,知道吗,现在是共和时代,大家对付着罢了’”由此可知,作者真实的看法是(  )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民众生活坚持共和原则

C. 政府消极对待共和政治    D. 共和制为当时唯一选择

 

武昌起义后,很多地区的农村士绅大部分持三种态度:一种是顽固守旧,拼命抗拒,愚忠清廷,一种是走走看,认为“民心噪逆,朝野纷争,上下未有所定,此时欲顺不可,欲拒弗能”,一种是顺水推舟,积极响应,在革命的口号中借以自保,并扩大权势。士绅的态度说明

A. 革命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B. 传统士绅对革命的冷漠

C. 士绅对清政府的同情理解

D. 革命思想并未深得人心

 

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l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A.列强加剧侵略扩张 B.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C.清廷日益腐朽反动 D.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5596/68464) 首页 上一页 35591 35592 35593 35594 35595 35596 35597 35598 35599 35600 3560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