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提取信息 表1:《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二)论证观点 怎样在历史中间,在国家衰落的时候,发现一些非常可贵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先驱者带智慧性的见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 ——《复兴之路》 (三)阐释事物 (1)从上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 (3)试从上图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
||||||||||||||||
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文明是唯一没有间断的国家。中国人民在古代创造了很多为国人骄傲的奇迹,但历史的车轮驶入近代后中国却不断遭到西方的侵略,惨遭蹂躏。这其中必然有我们值得思考借鉴的原因或教训。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之。(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得分;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有力。)
|
|
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A. 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 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台 C. 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 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
|
下列选项中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 A. 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 B. 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 C. 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 D. 吾人承孟荀传统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不必借甲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
|
|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 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 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 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 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
|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
|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
|
|
下表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观点,他们
A. 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B. 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 C. 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 D. 体现了中国人探索民族振兴的道路
|
|||||||||||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段话中,他观察历史现象的思想方法是 A. 用今天的价值标准评判历史 B. 把主观的设想作为历史证据 C. 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解释历史 D. 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
|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反抗外来侵略 D.救亡图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