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这些故事

A. 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

B. 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

C. 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

D. 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

 

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入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

A. 对理学空疏之风的不满

B. 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C.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

D. 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

 

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 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B. 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 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解缙十九岁中进士,后进翰林院,朱元璋对解缙“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他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纲常伦理成为治国手段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朱元璋有爱才如子情怀

D. 儒家思想重回正统

 

宋代心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学家指责其诋毁先儒传习邪说,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心学

A.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 打破孔孟学说的权威

C. 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    D. 是对理学彻底的否定

 

宋朝统治者规定“不以文字罪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人们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们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由此可知,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

A. 理学抛弃儒学禁锢思想

B. 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

C. 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

D. 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材料强调

A程朱理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理学成为正统观念,儒家退出历史舞台

C科举制导致社会僵化不断增长

D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

 

819年,唐朝刑部侍郎韩愈冒死上奏《谏迎佛骨表》,反对朝廷推助佛教在中原的传播。险被唐宪宗处死,宰相极力劝谏,才免了韩愈死罪,贬他到南方潮州做刺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佛教一度成为唐朝统治思想

B. 韩愈视复兴儒家文化为己任

C. 此抗争恢复了儒家主导地位

D. 唐朝时儒家地位一直不稳固

 

秦朝时,统治者提出过“以吏为师”,到汉代,却提出了“以师为吏”。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加强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管控

B. 国家治理理念的更新

C. 黄老之术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D. 百家争鸣局面的最终结束

 

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180篇,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35次;《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征引经文约50次。这说明汉代

A. 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

B. 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

C. 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

D. 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5655/68464) 首页 上一页 35650 35651 35652 35653 35654 35655 35656 35657 35658 35659 3566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