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离航海条约》后,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 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这一漫画反映了 A. 中美贸易遭到了全国各阶层的反对 B. 平等互惠是战后世界遵循的共同原则 C. 先进国人追求经济合理秩序的愿望 D. 战后国际经济制度化不利于自由贸易
|
|
蒋介石在11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不愿决定离京日期,余能多留京一日,国家人民首都与前方军队,皆多得一日无穷之益,总理与阵亡将士之灵,亦必得多安一日也。对上对下、对生对死、对手造之首都实不忍一日舍弃,依依之心,不知为怀矣。该日记的背景是 A. 淞沪会战结束,日军进攻南京 B. 日本改变方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 渡江战役爆发,南京即将解放 D. 中共战略反政,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
|
下表是19 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中国出口商品比重变化体现了 A. 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 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 中国市场受到世界市场影响 D. 中国传统手工业的衰败没落
|
|||||||||||||||||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其”。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这一举措 A. 解决了军事工业遇到的困境 B. 摆脱了列强对煤铁业的控制 C. 促进了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 D. 强化政府对近代工业的管理
|
|
晚清琉璃厂书贾记载,自朝廷锐意变法,“谭新学者,都喜流览欧西译本”,常有文人士大夫拿着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到琉璃厂书铺中按表以求,善本旧书却乏人问津。这表明 A. 废科举有利于民众思想解放 B. 维新思想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 维新变法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D. 传播西学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
|
日本为甲午击败中国的国家,就是中国的头号敌人,但在日俄战争(1904-1905)期间,有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朝野几乎一致希望日本获胜,东三省和直隶当局都有援助日本的行动。这一奇怪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甲午战争促进民族觉醒 B. 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 C. 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 D. 列强侵略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
|
曾国藩在讨伐太平军时,曾在一般文章中说到:“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速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由此可见曾国藩讨伐太平军意在 A. 捍卫中华民族的独立 B. 提高汉族官僚的地位 C. 维护中华文化之正统 D. 巩固清王朝封建统治
|
|
两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涉及的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等范畴,都与当时生产生活实际直接相关。魏晋时期的《九章算术注》不但推证了原书各面积、体积公式的正确性,还在推证过程中提出了“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来贯通各公式的关联。明朝的《几何原本》最大的优点在于运用了具有确定性的演绎推理的方法和严密的逻辑结构。据此可知我国古代数学 A. 具有浓厚的实用性特征 B. 注重理论的探讨和概括 C. 冲击了儒家的传统规范 D. 由传统到具有近代色彩
|
|
汉唐以来,众多的外来文明落脚中华大地,尤其是由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冲突和融通的过程,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发展成为与中华本士的儒、道两鼎足而立的中华主体文化之一。这说明 A. 中外文明进行了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B. 中国儒家尊大敬祖的观念受到冲击 C. 印度佛教文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
|
|
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早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给自足生活的需要了,而已成为主要是商品生产和贸易交换的经济活动了,并且出现了拥有相当数量和实力的手工业主、工人和商贾集团,他们的存在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理应给予新的定位。这表明 A. 重商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形成 C. 工商皆本观念出现有其必然性 D. 封建社会逐步实现了四民平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