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种设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 和谐对称 B. 中央集权 C. 皇权至上 D. 江山统一
|
|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A. 规范宗教仪式 B. 传承中华传统 C. 禁锢人们思想 D. 阻碍社会进步
|
|
商鞅一人多姓。据史料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 A. 所任官职名 B. 所在地方的地名 C. 母亲的族姓 D. 因功得到的封地
|
|
诗词是诗人心情以及客观现实的反映,阅读下列毛泽东在不同革命时期创作的诗词作品,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材料二: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五律·挽戴安澜将军(1943年3月)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黑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材料四: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井冈山的斗争岁月。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红军进行这次“远征”的原因是什么?与长征初期郁闷压抑的心情相比,毛泽东此时的心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外侮”指什么?毛泽东为什么会为一个国民党将军写挽诗? (4)材料四中“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什么?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请回答: (1)“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它吸收了哪些优秀理论成果? (2)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的俄国实践这一理论的具体事例是什么? 材料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都失败了。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会到来,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到“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请回答: (3)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4)十月革命的发生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何关系?十月革命的发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
|
湖南某医院被曝光以工业氧代替医疗用氧,引起当地群众恐慌。如果患者家属以“不作为”状告当地卫生局,这些家属行为的法律依据是( ) ①《刑事诉讼法》 ②《民事诉讼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④《行政复议法》 A.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③
|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自“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使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了新的发展,突出表现为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
|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
|
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A. 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 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 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D. 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
|
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刘少奇举行追悼会。因刘少奇案被错判为反革命的28000多人得到平反。这一举动 A. 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 有利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C. 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 D.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