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歌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据此,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 民族歧视政策

B. 经济特区

C. 民族区域自治

D. 特别行政区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

A. 陕西吴起镇

B. 贵州遵义

C. 江西井冈山

D. 甘肃会宁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二是革了辫子的命。这说明辛亥革命

A. 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引发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D.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2017年教育部下发文件,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要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A. 抗战胜利的原因是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B.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中国是对抗德国的主要力量

 

题型:null
难度:中等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 外国商品开始流人中国

B. 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 君主专制受到严重冲击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下图漫画中,宰相说:“你的权势不如我。”内阁首辅回答道:“可是你已经被逐出政治舞台了。”“宰相被逐出政治舞台”可能发生在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该观点强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王权与神权结合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君权受制于族权

D.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适应征税、服役的需要。汉代允许诸侯将土地分给诸子,以削弱分化诸侯,推动了古代家产均分制度。后世律令规定土地继承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但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予双倍的继承份额。《名公判清明集》记载了一个宋代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家庭的土地代代均分,阻碍了大规模地产的传承,也使夫妻为主要核心的小家庭成为社会主体。人们依赖土地、满足于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难以开启新的生产与经营。

——摘编自《浅谈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演进》等

材料二进入16世纪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此后,英国规定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长子继承制使贵族大地产代代相传,基本固定。圈地运动就是以贵族普遍世代保持着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权力驱赶佃农,圈占土地。长子继承制避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单传给长子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大地产的稳定性固化了贵族群体,强大的贵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最终促

使了英国议会的产生。

——摘编自《英国长子继承制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土地继承制度和英国土地继承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不同的土地继承制度对两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小词汇折射大历史。

试从上图中选择三个关键词,然后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写出关键词、列出主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慣。理学家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材料二:

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

——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儒学世俗化和社会化的表现,并简析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西汉和宋朝两次儒学复兴的社会背景。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当今儒学复兴的认识。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5896/68464) 首页 上一页 35891 35892 35893 35894 35895 35896 35897 35898 35899 35900 3590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